时间: 2025-07-26 09:5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9:51:02
惯偷:指经常从事盗窃行为的人,通常指那些有长期盗窃习惯或犯罪记录的人。
“惯偷”一词由“惯”和“偷”两个字组成。“惯”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习惯或惯常;“偷”字则指盗窃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惯偷”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有长期盗窃习惯的人。
在许多文化中,“惯偷”通常被视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反映了法律和秩序的缺失。在一些社会中,惯偷可能被视为一种职业犯罪者,而在其他社会中,他们可能被视为社会边缘人物。
“惯偷”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危险和不可信赖。这种联想可能影响人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和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社区如何通过加强邻里合作和警民沟通,成功地减少了惯偷的活动,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惯偷”:
月光下的惯偷,
轻手轻脚,如影随形。
他的眼中,藏着城市的秘密,
每一次出手,都是命运的赌注。
想象一个惯偷在夜晚的街道上悄悄行走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紧张的弦乐,营造出一种悬疑和不安的氛围。
在英语中,“惯偷”可以对应为“habitual thief”或“serial thief”。在不同的文化中,对这类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通过对“惯偷”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揭示了社会对犯罪行为的看法,也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准确理解和使用这类词汇对于传达精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惯】
(形声。从心,贯声。本义:习惯,惯常)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惯,习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射御惯,则能获禽。 、 《宋书·宗悫传》-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 、 《回忆我的母亲》-但是她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组词】
惯熟、 惯历、 惯经、 惯有
纵容;迁就。
【引证】
【组词】
惯宠
2.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