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0
沥胆濯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沥出胆汁,洗涤肝脏”,比喻竭尽忠诚,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沥胆濯肝 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或某种理想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忠诚和奉献。
同义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义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自私自利
沥胆濯肝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极端忠诚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牺牲被视为高尚的品德。沥胆濯肝** 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常被用来赞颂那些为国家或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反映了社会对于忠诚和奉献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英雄形象。它激发人们对忠诚和奉献的敬意,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牺牲和奉献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沥胆濯肝 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表彰大会、纪念活动等,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和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将沥胆濯肝 融入到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中:
英雄沥胆濯肝血,
誓死保卫家国界。
忠诚铸就千古名,
英魂永驻人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昂的进行曲,以此来强化沥胆濯肝 这个成语所传达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one's all”或“sacrifice everyth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全心全意的奉献和牺牲。
沥胆濯肝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忠诚和奉献的尊重和敬意。
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
1.
【沥】
(形声。从水,歷声。字又作“砯”,从石从水会意。本义:踩着石头过河)。
水、泪、酒等液体下滴。
【引证】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警。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杓酌油沥之。
【组词】
沥血、 沥液、 沥滴
2.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
3.
【濯】
(形声。从水,翟(dí)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濯,洒也。 、 《仪礼·特牲礼》。注:“溉也。”-视壶濯及豆笾。 、 《国语·周语》。注:“洗也。”-王乃淳濯飨醴。 、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 、 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 宋·周敦颐《爱莲说》-濯清莲而不妖。(清莲,清净的水。妖:妖艳,妖媚。)
【组词】
濯缨、 濯磨、 濯足、 濯沐
4.
【肝】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肝,木藏也。 、 《释名·释形体》-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 、 《仪礼·士昏礼》-赞以肝从。 、 《礼记·月令》-祭先肝。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肝肺、 肝鬲、 肝脑、 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