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30:20
泣血稽颡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泣、血、稽、颡。字面意思是指哭泣到流血,稽首至额头触地,形容极度悲痛和恭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悲痛或悔恨时的行为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泣血稽颡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重大损失或错误时的深刻悔恨和悲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它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历史**的情感影响。
同义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悔恨交加。 反义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欢天喜地。
泣血稽颡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礼仪和文学作品。在古代,稽首是一种表示极度尊敬或悔过的礼节,而泣血则是一种极端的悲痛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在文化中,泣血稽颡** 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悔过和悲痛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道德和礼仪的体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个人在面对重大道德或情感挑战时的反应。
泣血稽颡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和悲痛的。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悔恨和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情感的强烈性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剧时,可能会遇到这个成语,从而加深对其含义和情感色彩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泪如雨下,泣血稽颡,
悔恨交加,心碎无痕。
泣血稽颡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某人跪在地上,泪水和血迹混合,表情极度悲痛。听觉联想可能是哭泣声和哀叹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 "weeping blood" 或 "deeply remorseful",但这些表达没有泣血稽颡 所包含的礼仪和文化深度。
泣血稽颡 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文化深度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悲痛和悔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礼仪和道德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虽然讣闻上说过“寝苫枕块”,“~”的话,但是他们整天躲在灵帏里,既不需要哭,又不必出来答礼。
1.
【泣】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赵策》-持其踵为之泣。 、 唐·杜甫《石壕吏》诗-如闻泣幽咽。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连拜且泣。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太监泣别。
【组词】
泣励、 泣詈、 泣血捶膺、 泣血、 泣别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稽】
叩头至地。
【引证】
《荀子·大略》-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 、 《礼记·射义》-再拜稽首。 、 《仪礼·士丧礼》-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组词】
稽拜、 稽颡、 稽颡膜拜
4.
【颡】
额头。
【引证】
《说文》-颡,额也。从页,桑声。 、 《方計》-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 、 《孟子》-可使过颡。 、 《孔子家语·困誓》-河目龙颡。 、 刘安《淮南子》-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
【组词】
颡骨、 颡泚、 颡汗
头。
【引证】
唐·杜甫《义鹘》-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