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04
取舍: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取”意味着选择、接纳或采取,而“舍”则意味着放弃、丢弃或不采取。因此,“取舍”整体上指的是在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接受某些事物同时放弃其他事物的过程。
“取舍”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字面意义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描述决策过程时。
在中国文化中,“取舍”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各种选择中寻求平衡。
“取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权衡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放弃某些东西的必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取舍的时刻,比如选择职业道路、决定是否搬家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我学会了取舍,如同秋叶选择飘落的方向。”
在英语中,“trade-off”或“choice”可以对应“取舍”,但“trade-off”更强调交换和妥协的意味。
“取舍”是一个描述决策过程的重要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的精确使用,还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实际选择和权衡。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