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24:08
塞耳:字面意思是用物体堵塞耳朵,使其听不见声音。基本含义是指故意不听或屏蔽外界的声音或意见。
塞耳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塞”和“耳”两个字组成,表示物理上的堵塞耳朵。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塞耳”来表示拒绝听取意见的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塞耳常与固执、不听劝告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开放心态和接受他人意见的重视。
塞耳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封闭和拒绝的态度。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固执的人或不愿意改变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塞耳不听他人的建议,这种行为有时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朋友在投资上不听劝告,结果损失惨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塞耳不听春风语,心门紧闭梦难寻。”
视觉上,塞耳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用手捂住耳朵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被屏蔽的声音,如嘈杂的街市声突然消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ug one's ears”或“turn a deaf ear to”,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
塞耳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开放心态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符号。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