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7:10
词汇“火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由火灾引起的损害或灾害。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火害”字面意思是由火引起的灾害或损害。它通常指的是火灾对人类生活、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火害”一词由“火”和“害”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火”指火焰,“害”指损害或灾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害”逐渐成为描述火灾后果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火被视为一种既有益又有害的自然力量。火害的发生常常被视为对人类疏忽或不当行为的惩罚。
提到“火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破坏、损失和悲伤。它也可能引发对火灾预防和安全措施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火害”的含义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家庭和社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害”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或转折点:
火害之后,大地重获新生, 灰烬中,希望悄然萌芽。
在英语中,“火害”可以对应为“fire damage”或“fire disaster”。不同文化对火灾的看法和应对措施可能有所不同。
“火害”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火灾的后果,还提醒人们重视火灾预防和安全措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火害”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对灾害管理的认识。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