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3:55
词汇“令准”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用法来进行分析。
“令准”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令”通常有命令、使、让的意思,而“准”则有准许、标准、依照的意思。结合起来,“令准”可能意味着“命令准许”或“依照标准”。
由于“令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法律、军事)中,可能会有使用到类似表达的情况,但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由于“令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不完全准确:
由于“令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特定时期或领域的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出常用词汇范围。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令准”可能与权威、规范有关,表达一种正式的、官方的认可或命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令准”可能带来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与官方决策或标准相关联。
由于“令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在特定的专业或学术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表达。
在创作中,可以将“令准”用于描述一种正式的、官方的认可或命令,例如在历史小说或法律题材的作品中。
由于“令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较为抽象,与正式文件、官方公告等形象相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相应的词汇来实现。
“令准”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和意义可能较为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词汇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