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21:26
词汇“弓裘”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弓裘”字面意思是指弓和裘衣。弓是古代的射箭工具,裘衣则是用兽皮制成的保暖衣物,尤其指狐狸皮制成的衣服。在古代,弓和裘衣都是贵族或武士的象征。
由于“弓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贵族或武士的生活状态或身份象征。
同义词:弓箭、裘衣 反义词:现代装备、轻便服装
“弓裘”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弓和裘衣。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逐渐淡出日常用语。
在古代**,弓裘可能与武士文化、贵族生活紧密相关。它们代表了权力、地位和军事能力。
提到“弓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武士、战场、荣耀和牺牲。它唤起一种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和敬仰。
在现代生活中,“弓裘”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词汇,用来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武士的诗时,可以使用“弓裘”来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弓裘在手,荣耀在心,
战鼓声中,英魂不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裘衣、手持弓箭的武士,站在风雪中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的鼓声和号角。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弓箭和盔甲”或“战袍和盾牌”,它们都代表了战士的装备和身份。
“弓裘”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见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