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5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2:54
词汇“日中将昃”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业生活。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日中将昃”字面意思是太阳在正中时即将偏西。其中,“日中”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最高点,即正午时分;“将昃”意味着即将偏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或事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日中将昃”源自古代对太阳**的观测,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的时间观念和农业生活。
在**传统文化中,太阳的位置与时间、季节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关键时刻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情的重要转折点。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关键时刻或时间紧迫的场合,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语言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中将昃,光影交错,岁月如梭,时光不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光线逐渐偏西的景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钟声或鸟鸣,提醒时间的流逝。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太阳的位置来传达时间的概念。
“日中将昃”这个成语虽然不太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时间的精确观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现代,虽然我们更多依赖钟表来判断时间,但这个成语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是很有帮助的。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
【昃】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 《书·无逸》-日中昃。 、 《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日下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