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36:36
挑衅: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故意引起争端或冲突,通过言语或行为激怒他人,使其做出反应或反击。它通常带有负面情绪和意图,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
挑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军事或武术中的挑衅动作有关,后来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衅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挑衅的接受度和容忍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挑衅可能被视为勇敢或挑战权威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危险的行为。
挑衅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敌对的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冲突、争斗和不和谐的场景。它也可能激发人们的防御机制,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偶尔会遇到挑衅的情况,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或者在工作中与同事的意见不合。处理这些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挑衅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挑战传统或权威的态度,例如:
我以挑衅的姿态, 向那陈旧的规则宣战, 用我年轻的火焰, 点燃新世界的曙光。
挑衅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辩论、愤怒的面孔或紧张的身体语言。在音乐中,挑衅可能通过强烈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来表达。
在不同语言中,挑衅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通常是相似的,即通过言语或行为激怒他人。例如,英语中的“provoke”和法语中的“provoquer”都有类似的意思。
挑衅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涉及到情感、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挑衅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词汇,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