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6:06
块茎:块茎是一种植物的地下茎,其特点是肥大、肉质,通常用于储存养分。块茎可以用来繁殖植物,也可以作为食物来源,如马铃薯就是一种常见的块茎植物。
块茎一词源自拉丁语“tuberosus”,意为“多瘤的”,反映了块茎的外观特征。随着植物学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具有储存功能的地下茎。
在许多文化中,块茎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如非洲的芋头、亚洲的马铃薯。它们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中扮演关键角色。
块茎可能让人联想到丰收、自然和健康饮食。它也可能唤起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块茎常用于烹饪,如制作薯条、烤马铃薯等。它们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在诗歌中,块茎可以被描绘为大地的宝藏,隐藏着生命的秘密和滋养的力量。
想象一块块肥大的马铃薯块茎,它们的形状和质地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泥土和丰收的喜悦。
在不同文化中,块茎的种类和用途各异。例如,非洲的芋头和亚洲的马铃薯都是重要的块茎作物,但它们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块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植物学和农业中有其专业意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连接着自然、食物和文化,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块茎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块】
(形声。从土,鬼声。字本作“凷”,是个会意字,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后来写作“塊”,变成了形声字,现在简化为“块”。本义:土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凷,坚土也。 、 《仪礼·丧服传》。释文:“土也。”-寝苫枕块。 、 《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 、 《文选 ·张华诗》。注:“谓地也。”-大块禀群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块丛起则历。
【组词】
块阜、 块苏、 块山
2.
【茎】
(形声。从艸,巠声。本义:植物的主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茎,枝柱也。谓众枝之主。 、 《广雅》。按,字从艸,艸曰茎,木日干。散文则草木枝亦皆曰茎。-茎,本也。 、 《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
【组词】
块茎;根茎;球茎;鳞茎;地上茎;地下茎;茎立、 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