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02:52
“如开茅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打开被茅草堵塞的通道一样。基本含义是指突然间理解了某个难题或困惑,如同堵塞的思路被打开,豁然开朗。
“如开茅塞”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意是指茅草堵塞的通道突然被打开,后来引申为思路或心境的突然明朗。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学或思考中遇到瓶颈后,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它强调了思考和领悟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对于智慧和知识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象征着解决问题和突破困境的喜悦。联想上,它让人想到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瞬间,或是迷雾中突然出现的清晰路径。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次我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无果。直到某一刻,我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那种如开茅塞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思绪如潮涌,
难题如山立,困惑如云笼。
忽有一线光,穿透迷雾中,
如开茅塞处,心境豁然通。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片茂密的茅草前,突然茅草分开,露出一条清晰的小径。听觉上,可以想象一阵风吹过,茅草沙沙作响,随后是突然的寂静,象征着思路的清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light bulb moment”或“eureka moment”,都是形容突然领悟或发现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刻。
“如开茅塞”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极具表现力。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突然领悟的情感,也让我在学*和生活中更加珍惜那些“茅塞顿开”的时刻。
今听麾下谈兵,~,也感到惭愧得很。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3.
【茅】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茅,菅也。 、 《易·大过》-藉用白茅。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 、 《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 、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组词】
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 茅店、 茅茹、 茅茨、 茅塞、 茅屋采椽
4.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