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1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3:39
“如履春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像走在春天的冰面上一样。基本含义是指行为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因为春天的冰面可能随时会破裂,所以比喻人在做事情时非常小心,生怕出错。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方式,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或危险情境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人做事过于谨慎,甚至到了过分的地步。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高度警觉和预防性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反义词:大胆妄为、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如“小心翼翼”更侧重于细致和周到,而“如履春冰”则更强调对潜在危险的预见和防范。
“如履春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用以形容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含义——即谨慎和小心——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谨慎和小心被视为美德,特别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时。因此,“如履春冰”这个词汇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反映了社会对于谨慎行为的推崇。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警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重要或危险情境时,人们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细致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感受到了“如履春冰”的心情。每一个回答都经过深思熟虑,生怕一个小错误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履春冰的心,在冬日的暖阳下,每一步都踏出希望的旋律。”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走在*冰覆盖的湖面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冰面微弱的裂开声,增加了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lking on eggshells”,意思是小心翼翼,避免引起不愉快或冲突。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谨慎行为的共同理解。
“如履春冰”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细腻和表达的多样性。
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3.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4.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