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18
词汇“如恐不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害怕得来不及,形容非常害怕或急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对于某种情况或事物的极度恐惧,以至于他们感到自己无法及时应对或逃避。
在文学作品中,“如恐不及”可以用来增强情节的紧张感,描绘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害怕程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危机管理,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的应激反应。
“如恐不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恐惧和急迫情绪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恐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恐惧和急迫是常见的情感体验,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或不确定性时的普遍心理状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焦虑,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无助和迫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地震预警时体验到了“如恐不及”的感觉,那时我迅速离开建筑物,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黑暗如恐不及,星辰闪烁,似在诉说无尽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奔跑,背景是模糊的树木和建筑物,营造出一种紧迫和恐惧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增强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deer caught in headlights”,形容一个人因为极度恐惧而无法动弹。
“如恐不及”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恐惧和急迫情境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人类的情感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现力。
唯其不同,调处得法反而有个一致性,向理想奔赴~。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