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7:11
1.称染缬。丝织品的一种染色方法。先在织品上描成花纹,然后用缝﹑扎等方法加以绞结,保留其底色,染后再解去缝线,即可出现种种花纹。我国东晋时已开始使用,唐代最为盛行。
1. 【绞】 - (会意。从交,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交亦声。本义:用两股以上的细长条扭结成一根绳索;扭,拧)。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两绳相交而紧谓之绞。”-绞,缢也。 、 《仪礼·丧服》-绞带。 、 《仪礼·士丧礼》。注:“所以收束衣服为坚急者也,以布为之。”-绞,横三缩一。 、 《礼记·杂记》疏-两股相交谓之绞。 【组词】 绞带、 绞绡、 把铁丝绞在一起;绞汁、 绞巾
2. 【缬】 - 中国古代的一种印染方法。 【引证】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缬,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 【组词】 缬帛、 夹缬 - 有花纹的丝织品。 【引证】 《魏书》-衣绫绮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