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53
词汇“斟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斟裁”由两个字组成:“斟”和“裁”。
结合起来,“斟裁”可能指的是在决策或判断时仔细考虑和斟酌的过程。
由于“斟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某人在做出重要决策时的深思熟虑。
由于“斟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资料较少。可能是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被创造出来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斟裁”可能与文人墨客的深思熟虑和审慎决策相联系,体现了对决策过程的重视。
“斟裁”给人一种稳重、深思熟虑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在书房中沉思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常用“斟酌”或“考虑”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而“斟裁”则较少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斟裁”来增加语言的文雅和深度:
由于“斟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不常用。
“斟裁”是一个较为文雅和深沉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味和深度。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斟】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斟,勺也。 、 《广雅》-斟,酌也。 、 《吕氏春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 唐·顾况《游子吟》-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 《左传·宣公二年》-其御羊斟不与。 、 《淮南子·鏐称》-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2.
【裁】
(形声。从衣,(zāi)声。本义:裁制,剪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裁,制衣也。 、 《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四学裁衣。 、 唐·韦应物《杂体》-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组词】
套裁;剪裁;对裁;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