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9:16
“功成名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功绩建立,名声成就”。它描述的是一个人通过努力工作或杰出表现,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声望。这个成语强调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功所带来的社会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功成名遂”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经过一系列的挑战和奋斗,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坚持不懈,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在专业领域,如商业、学术或艺术,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通过长期努力获得行业内认可的人。
同义词:
反义词:
“功成名遂”源自**古代的文献,如《左传》等历史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其含义和用法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功成名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立功、立言、立德”的理念,即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这个成语也反映了社会对成功和成就的普遍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可以实现梦想。它也让人联想到那些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位朋友通过不懈努力,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最终功成名遂。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激励了周围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歌,功成名遂,星辰见证,汗水铸就辉煌。”
视觉上,“功成名遂”可能让人联想到颁奖典礼上的荣耀时刻,或是历史书页上记载的伟大人物。听觉上,它可能与掌声、赞誉声相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hieve success and recogni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和认可。
“功成名遂”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通过坚持和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4.
【遂】
(形声。从辵(chu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遂,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