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41:23
“浩浩荡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水势浩大,波澜壮阔,形容事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基本含义是指某种力量或**非常强大,不可阻挡,给人以震撼和敬畏之感。
在文学作品中,“浩浩荡荡”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如江河的奔流、大海的波涛。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群、队伍或**的规模宏大,如游行、示威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等,它可以用来描述*的军事行动或历史。
同义词:
反义词:
“浩浩荡荡”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浩浩者水,育育者鱼。”原指水势浩大,后来引申为形容各种宏大的事物或**。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表达宏大、壮观的意象。
在文化中,“浩浩荡荡”常与自然景观的壮丽相联系,体现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来形容国家或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如改革开放的浪潮、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等。
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壮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奋斗。它激发人们对伟大事物的敬畏和向往,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国庆阅兵时感受到“浩浩荡荡”的气势,那种整齐划一的队伍、雄壮的军乐,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自豪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在故事中,我可以描述一个英雄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征服未知的领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波涛汹涌的大海或奔腾不息的江河;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雄壮的交响乐或激昂的进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and and majestic”或“mighty and power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宏大和壮观的意象。
“浩浩荡荡”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宏大、壮观的意象。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1.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2.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3.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