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3:16
毛骨森竦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恐惧或极度惊恐而感到全身毛发竖立,脊背发凉。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毛发竖立,骨头发冷”,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度恐惧时的生理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毛骨森竦 常用来形容恐怖、惊悚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恐怖经历或电影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生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人在极端情绪刺激下的生理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毛骨森竦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人在恐惧时的生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恐怖感受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恐怖和惊悚的元素在文学和电影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毛骨森竦** 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恐怖体验的共同认知和感受。
毛骨森竦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危险,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一部恐怖电影时体验到毛骨森竦的感觉。那种紧张和恐惧的氛围让我全身紧绷,心跳加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风声鹤唳,
毛骨森竦,心悸不已。
黑暗中,影子摇曳,
恐惧在心头,挥之不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孤独身影的画面,风声呼啸,树叶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毛骨森竦的氛围。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恐怖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air-raising" 或 "chilling",都用来形容令人恐惧或惊悚的事物。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情感共鸣。
毛骨森竦 这个成语在描述恐怖体验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反映了人在恐惧时的生理反应,也体现了文化中对恐怖元素的共同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
1.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森】
(会意。从林从木。本义:树木丛生繁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森,木多貌。 、 《字林》-林多木长貌。 、 马融《长笛赋》-森槮柞朴。 、 左思《蜀都赋》-弹言鸟于森木。
【组词】
森标、 森木、 森沉、 森阴、 森萃、 森朗
4.
【竦】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敬者,肃也。”-竦,敬也。 、 《聊斋志异·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组词】
竦然、 竦听、 竦立、 竦敬、 竦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