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3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3:26
“两相情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双方都愿意,没有强迫或勉强的情况。基本含义是指双方在某个决定或行动上达成一致,彼此都心甘情愿。
“两相情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汉语中的“两相”(双方)和“情愿”(愿意)。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双方在某个事务上的共同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共识,因此“两相情愿”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婚姻、合作等重要事务上,双方的一致同意被视为关系稳定和成功的关键。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平等、自愿和共识。它强调了在任何关系或合作中,双方的自愿和同意是基础,这种共识能够带来稳定和长久的合作关系。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体验到“两相情愿”的重要性。当所有团队成员都自愿并同意项目的方向和决策时,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显著提高,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两相情愿”融入到描述爱情的诗句中:
星辰见证了两相情愿,
月光下,我们的誓言,
心与心,无需言语,
愿此生,共度风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两个人手牵手,面带微笑的画面,背景是和谐的自然风光,如夕阳下的海滩或宁静的乡村。音乐上,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utual consent”或“both parties are willing”,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双方的自愿和同意。
“两相情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描述了双方的一致同意,也体现了和谐与共识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合作、和谐和共识的概念。
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事毕,其字号存酬劳银一百两,即归我支用。~,决无虚假。
武则天当皇帝后十分骄傲,在寒冷的冬天便命长安城内百花开放,只有牡丹除外。她下令全城不许种牡丹并拔掉牡丹,吕洞宾救了牡丹仙子一命,牡丹仙子便想以身相许,王母娘娘指责吕洞宾,何仙姑说这是他们两相情愿的事情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3.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4.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