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43
“两厢情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方都愿意,没有强迫或勉强。基本含义是指双方都同意或乐意做某件事情,强调的是一种平等和自愿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两厢情愿”常用来描述爱情关系中的和谐与自愿,如“他们的婚姻是两厢情愿的,充满了爱与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例如:“这次合作是两厢情愿的,双方都看到了共赢的机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没有强迫成分。
同义词中,“心甘情愿”强调的是内心的自愿和愿意,而“两厢情愿”更侧重于双方的共同意愿。反义词中,“一厢情愿”指的是单方面的意愿,与“两厢情愿”形成鲜明对比。
“两厢情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平等和自愿关系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人际关系,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合作和协议中。
在**文化中,“两厢情愿”强调的是和谐与自愿,这与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个人自由和选择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和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平等、自愿和和谐的关系。在表达中,使用“两厢情愿”可以传达出一种积极和正面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体验到“两厢情愿”的合作氛围,每个人都自愿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两厢情愿”融入到描述和谐爱情的诗句中:“两厢情愿,心手相牵,共赴爱的旅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两个人和谐相处的画面,背景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优美、节奏和谐的乐曲,来表达“两厢情愿”的意境。
在英语中,“两厢情愿”可以对应为“mutual consent”或“both parties willing”,强调的是双方的共同意愿和同意。
“两厢情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描述了一种平等和自愿的关系,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和谐与自愿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态度。
感情上的事,要两厢情愿。
你爱钱和你有钱是两回事,还得钱爱你,~。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厢】
(形声。从厂(hǎn)相声。从厂,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厢,廊也。 、 《尔雅·释宫》。孙注:“厢,夹室前堂。”李注:“厢,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室有东西厢曰庙。 、 张衡《东京赋》-下雕辇于东厢。 、 唐·韦应物诗-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3.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4.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