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3: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3:34:36
词汇“孤禽”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孤禽”字面意思是指单独的鸟,通常用来形容一只鸟独自飞翔或生活,没有同伴。基本含义是指孤独或单独的鸟类。
“孤禽”由“孤”和“禽”两个字组成。“孤”意为单独、孤独,“禽”古指鸟类。在古代文学中,“孤禽”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文化中,“孤禽”常被用来比喻孤独的人或被边缘化的个体。在诗词中,它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孤独感或对社会的疏离感。
“孤禽”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孤独、寂寞和无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独自面对世界的人,或者一个在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的个体。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总是独自一人、不善交际的朋友,可能会用“孤禽”来形容他,以此表达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孤禽在夜空中飞翔,它的影子在月光下拉长,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孤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孤独的鸟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背景是夕阳或星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增强“孤禽”带来的孤独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litary bird”,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没有“孤禽”那么丰富的象征意义。
“孤禽”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单独的鸟,还承载了孤独、寂寞和与众不同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孤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孤独感和对社会的疏离感。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