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3: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52:19
“桃李遍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桃树和李树遍布各地。基本含义是指学生或弟子遍布各地,比喻教育成果广泛,学生众多,遍布天下。
“桃李遍天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指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因为果实吸引人,树下自然形成小路。后来演变为比喻教育成果显著,学生众多。
在**传统文化中,桃和李都是吉祥的象征,桃李遍天下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广泛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辛勤的教师和成才的学生,激发人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真正做到了桃李遍天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化雨润桃李,遍天下学子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桃李盛开的果园,学生们如同果实般遍布各地。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象征着学生们的活力和成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s students are everywhere”,但缺乏“桃李遍天下”所蕴含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桃李遍天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广泛性和影响力,也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的尊重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而性阔大,不甚饰边幅,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
唐朝时期,武则天夺权执政,她为了巩固政权,对外招贤纳士,网络人才。宰相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他推荐几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泛指普遍。
【引证】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组词】
满山遍野;遍窥、 遍体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5.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