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2:57
椿庭萱室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椿庭”和“萱室”两个词组成。其中,“椿庭”指的是父亲,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大椿”,象征长寿,后用来比喻父亲;“萱室”指的是母亲,源自《诗经·卫风·伯兮》中的“萱草”,象征忘忧,后用来比喻母亲。因此,“椿庭萱室”整体上指的是父母,尤其是指家庭中的长辈。
在文学作品中,“椿庭萱室”常用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怀念,尤其是在描述家庭和谐、亲情深厚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演讲中。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语言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
“椿庭”和“萱室”都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椿树因其长寿而被用来比喻父亲,萱草因其忘忧的特性而被用来比喻母亲。这两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父母的特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孝道非常重要。因此,“椿庭萱室”这个词汇体现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温暖。它唤起了对家庭和父母的深厚感情,是表达孝顺和家庭和谐的优美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使用,但在特定的场合,如家庭聚会、纪念活动或写给父母的信件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表达更深的情感和尊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椿庭萱室,岁月悠悠, 亲情如酒,愈久愈醇。 时光流转,爱意不减, 家是港湾,温暖心田。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父母和子女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家庭聚会时的欢声笑语,或是父母温柔的叮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ther and mother”或“parents”,但缺乏像“椿庭萱室”这样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椿庭萱室”这个词汇不仅是对父母的称呼,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传统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望三五夜月对影而双天上人间齐焕采;占八千春秋百分之一~共遐龄。 ★见“八十双寿”联
1.
【椿】
同本义。
【引证】
《庄子·逍遥游》。司马注:“椿木一名橓。”-上古有大椿者。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
3.
【萱】
(形声。从艸,宣声。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
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引证】
《红楼梦》-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
【组词】
萱辰、 萱亲、 萱草
4.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