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3:08
人群:指聚集在一起的人群,通常指数量较多的人集体。这个词汇可以指任何规模的集体,从几十人到成千上万人不等。
“人群”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频率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群”可能带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群可能象征着团结和力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象征着混乱和无序。
“人群”可能让人联想到热闹、活力,也可能让人感到压力和不安。这种双面的情感反应使得“人群”成为一个复杂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避免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因为这让我感到不自在。然而,有时人群中的热闹氛围也能带来欢乐。
在诗歌中,“人群”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氛围: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我寻找着那一抹熟悉的笑容。
看到“人群”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拥挤的街道、嘈杂的声音和各种面孔的交织。
在英语中,“人群”可以对应为“crowd”,在法语中为“foule”,虽然词汇不同,但表达的集体概念是相似的。
“人群”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