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1:30
执拗(zhí niù)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固执己见,不易改变态度或意见。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方式,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建议或劝告,有时甚至显得顽固或不讲理。
在文学作品中,“执拗”常用来描绘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表达对其固执的不满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它可能与固执性(rigidity)或刚性(inflexibility)等概念相关联。
同义词:固执、顽固、倔强、刚愎 反义词:顺从、灵活、随和、通融
同义词中,“固执”强调坚持己见,不易改变;“顽固”含有贬义,指坚持错误或不合理的态度;“倔强”侧重于性格上的坚强和不屈;“刚愎”则强调自以为是,不听他人意见。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执拗”相反的态度或性格特点。
“执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执”意为抓住、坚持,“拗”意为弯曲、不顺。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坚持不顺从的态度或行为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执拗”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性格特征,因为它可能阻碍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团队合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坚持正义或原则时,这种“执拗”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
“执拗”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固执、难以沟通和合作的形象。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坚持与灵活性之间平衡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与“执拗”相关的情况,如在与朋友或同事的争论中,对方的坚持己见让人感到挫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顽石般执拗,任风雨如何侵蚀,依旧坚不可摧。”
视觉上,“执拗”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站在风中不动的人,或者一块坚硬的石头。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持己见时的坚定语气或争论中的激烈言辞。
在英语中,“stubborn”或“inflexible”可以对应“执拗”,它们在描述坚持己见和不易改变的态度上相似,但在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执拗”是一个描述性格特点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理解。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