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44
忘年之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忘记年龄的友谊”,指的是年龄相差很大但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这种友谊不受年龄差异的限制,强调的是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深厚。
忘年之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祢衡传》中,原文是“衡与孔融忘年为交”,指的是祢衡和孔融之间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不同年龄段人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传统文化中,忘年之交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友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情感共鸣。这种友谊在社会中被广泛赞誉,因为它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纯粹和深度。
忘年之交这个词汇给人带来温暖和感动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跨越年龄界限的深厚友谊。它鼓励人们超越外在的差异,寻求内心的共鸣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忘年之交,他是一位退休的教师,我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识。尽管年龄相差很大,但我们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经常一起探讨各种话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忘年之交:
岁月如歌,忘年之交,
心灵相通,情感不老。
跨越时空,友谊长存,
忘年之交,永恒的宝。
忘年之交可以让人联想到温馨的画面,比如两位不同年龄的朋友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分享彼此的故事。在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传达出温暖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iendship across generations”或“intergenerational friendship”,虽然不如“忘年之交”这个成语那样富有诗意和深度,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概念。
忘年之交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意识到友谊的多样性和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珍惜和欣赏不同年龄段人们之间的友谊。
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
1.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