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31
词汇“[氓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氓俗”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平民的俗”或“普通人的风俗”。其中,“氓”指的是古代的平民或百姓,“俗”则指俗或风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氓俗”常用来描述普通百姓的生活惯和风俗,有时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这些俗不够高雅或不符合上层社会的标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社会或文学的学术文章中。
“氓”字最早见于《诗经》,原指边境的居民,后泛指平民。“俗”字则自古以来就有*俗、风俗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氓俗”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民俗”或“民风”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氓俗”常常与“雅俗”相对,反映了社会阶层和文化层次的差异。古代文人往往追求高雅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而“氓俗”则被视为低俗或不入流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氓俗”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古朴的情感,因为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平民的简单生活和纯朴的*俗。
由于“氓俗”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氓俗”来描绘古代平民的生活场景,增添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市井的图片或古代民间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氓俗”所代表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氓俗”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平民生活和*俗的词汇来理解类似的概念。
“氓俗”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阶层和文化差异的重要概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氓】
(会意。从民,亡声。“亡”亦有表意作用,指自彼来此之民。本义:外来的百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氓,民也。 、 《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 、 《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 、 《孟子》-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