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3:58
词汇“济济彬彬”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济济”和“彬彬”。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济济彬彬”字面意思是指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其中,“济济”形容人多,“彬彬”则形容文雅、有礼貌。整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才济济,举止文雅,是一个褒义词。
在文学作品中,“济济彬彬”常用来形容一个团体或场合中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文雅有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文化艺术等,这个成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的团队或集体。
“济济”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形容水流众多,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多。“彬彬”则出自《论语》,形容文雅的样子。两个词组合成“济济彬彬”,形成了一个新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在传统文化中,文雅有礼是一个重要的美德。因此,“济济彬彬”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尤其是在强调文化素养和礼仪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文雅有礼的集体或场合。它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优秀人才的尊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个个都是济济彬彬,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我们不仅在工作上高效协作,而且在日常交往中也保持着高度的礼貌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济济彬彬聚一堂,
文雅风流话短长。
才子佳人共论道,
诗酒趁年华。
想象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人们济济彬彬地阅读和讨论,背景音乐是柔和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济济彬彬”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gathering of intellectuals”或“a cultured and polite assembly”,但这些表达没有“济济彬彬”这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济济彬彬”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文雅和礼仪的重视。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注重文雅和礼貌。
1.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2.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3.
【彬】
(形声。从彡(shān),焚省声(省去“火”)。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份,文质备也。《论语》曰:“文质份份。”彬,古文份。 、 《论语·雍也》。集解引包注:“彬彬,文质相半之貌。”-文质彬彬。 、 《汉书·系传下》-孝哀彬彬。
4.
【彬】
(形声。从彡(shān),焚省声(省去“火”)。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份,文质备也。《论语》曰:“文质份份。”彬,古文份。 、 《论语·雍也》。集解引包注:“彬彬,文质相半之貌。”-文质彬彬。 、 《汉书·系传下》-孝哀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