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45
慢火:字面意思是指烹饪时使用较低的火力,使食物缓慢加热或煮熟。基本含义是指在烹饪过程中采用温和的、不急躁的方式,以达到食物熟透且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的目的。
“慢火”一词源于汉语,直接由“慢”和“火”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故事。在烹饪实践中,人们发现使用较低的火力可以更好地控制食物的烹饪过程,因此“慢火”成为了一个常用的烹饪术语。
在文化中,烹饪被视为一种艺术,而“慢火”则体现了烹饪中的耐心和细致。这种烹饪方式也反映了人对食物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控。
“慢火”给人以温暖、舒适和放松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厨房的温馨氛围,以及与家人共享美食的幸福时光。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慢火来烹饪汤品和炖菜,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取食材的香味和营养,同时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放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如同慢火烹调的爱情,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
想象一下,一个安静的厨房里,炉火上的锅子冒着热气,发出轻微的咕噜声,这就是“慢火”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烹饪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如“simmer”(文火煮),虽然在具体操作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烹饪中的耐心和细致。
“慢火”不仅仅是一个烹饪术语,它还象征着耐心、细致和品质。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我们可以从“慢火”中学到如何以温和而持续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对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1.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