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4:25
猎物:指被猎人或捕食者捕获的动物,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下层的生物。
“猎物”一词源自中古英语“hunte”,意为狩猎,后来演变为指代被狩猎的对象。在语言的发展中,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
在许多文化中,狩猎是一种传统活动,因此“猎物”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力量、生存和自然法则。
“猎物”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生存斗争和自然界的残酷。
在观看自然纪录片时,我经常看到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追逐,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在诗歌中,可以将“猎物”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如猎场, 我们是追逐的猎物, 也是狩猎的猎人。
想象一只鹿在森林中奔跑,背景音乐是紧张的弦乐,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猎物”的紧迫感和生存的挣扎。
在不同语言中,“猎物”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相似,如在法语中为“proie”,在西班牙语中为“presa”。
“猎物”一词不仅在字面上指代被捕猎的动物,还在比喻和象征层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猎】
(形声。从犬,巤(liè)声。本义:打猎,捕捉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猎,放猎逐禽也。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礼记·月令》-执弓挟矢以猎。 、 《左传·宣公十一年》-楚蒍艾猎,字叔敖。 、 《太玄·毅》。注:“捕也。”-吏所猎也。 、 唐·王维《观猎》-将军猎渭城。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出猎。 、 《聊斋志异·促织》-教我猎虫所。
【组词】
猎火、 猎围、 猎士、 猎夫、 猎食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