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8:06
异域:字面意思指的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地方,通常指外国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文化或习俗有显著差异的地方。
“异域”一词源自汉语,由“异”和“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异”表示不同或异常,“域”指地域或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与自己所在环境不同的地区。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异域”常常与文化交流和融合相关联。它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也指文化、语言和习俗的差异,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探索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概念。
“异域”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探险的情感色彩。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新环境的适应挑战。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旅行到异域国家的经历,体验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新的语言,这些经历丰富了个人视野,也加深了对“异域”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异域的风,携带着远方的故事,吹拂过我的心田,唤醒沉睡的梦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异域风情的画作,如沙漠中的骆驼队,或是热带雨林中的部落生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异域音乐,如阿拉伯的肚皮舞音乐或是非洲的鼓声。
在英语中,“异域”可以对应为“exotic”或“foreign”,在日语中可能是“異国”(いこく),在法语中是“exotique”。这些词汇都强调了与本土文化的差异。
通过对“异域”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描述地理和文化差异方面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专业研究中,它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深度的词汇。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异域”这一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域】
(形声。从土,或(yù)声。土,表示疆土。“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为会意字。本义:疆界,疆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或者,封也,国者,邦也:天子诸侯所守土为域,所建都为邦。-域,邦也。 、 《汉书·韦元成传》。注:“谓封邑也。”-以保尔域。 、 《诗·商颂·玄鸟》-正域彼四方。 、 《汉书》-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组词】
域野、 域内、 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