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4:48
忌惮:指因畏惧或担心而有所顾忌,不敢大胆行动或表达。
忌惮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忌”指忌讳、避讳,“惮”指害怕、畏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因畏惧而有所顾忌。
在传统文化中,忌惮可能与尊卑有序、礼仪规范有关,如古代臣子对君王的忌惮。在现代社会,忌惮可能与权力结构、社会规范和个人安全有关。
忌惮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紧张、不安和犹豫。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束缚和限制,影响个人的自由表达和行动。
在职场中,我曾因忌惮上司的权威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来意识到这种忌惮限制了我的成长和发展。
在诗歌中,可以将忌惮融入对自然或人生的描绘,如“山间的风,带着夜的忌惮,悄悄掠过无人的小径。”
忌惮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低沉的音乐,如夜晚的森林或悬疑电影中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忌惮可以对应为“apprehension”或“misgiving”,虽然含义相近,但使用场景和语感有所不同。
忌惮是一个表达内心恐惧和顾忌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忌惮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1.
【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忌,憎恶也。 、 《国语·晋语》-而忌处者。 、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不克不忌。 、 《国语·越语》-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
【组词】
忌恶、 忌愤
2.
【惮】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ń蛮》-岂敢惮行? 、 《左传·僖公七年》-何惮于病? 、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 《礼记·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组词】
肆无忌惮;惮劳、 惮惮、 惮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