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4:4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42:05
文身:文身是指在人体皮肤上用针或其他工具刺入色素,形成各种图案、文字或符号的行为,这些图案、文字或符号通常是永久性的,但也有暂时性的文身技术。
文身一词源自英语“tattoo”,而“tattoo”又源自塔希提语“tatau”,意为“标记”。文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波利尼西亚和非洲部落。
文身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途。在一些文化中,文身是社会地位、**信仰或军事荣誉的象征。在现代社会,文身也被视为个人表达和艺术形式。
文身可能引起正面的情感联想,如自由、个性和创造力,也可能引起负面的联想,如叛逆、不良行为或职业限制。
个人经历中,文身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个人决定,代表着个人的成长、转变或纪念某个重要**。
在诗歌中,文身可以被描述为“皮肤的诗篇”,每个图案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文身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鲜艳的色彩、复杂的图案和皮肤的质感。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文身机工作的嗡嗡声。
在不同文化中,文身的意义和接受程度差异很大。例如,在日本,文身(irezumi)传统上与黑社会成员相关,而在西方,文身越来越被接受为一种艺术形式。
文身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涉及个人身份、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文身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个人和社会现象。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