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48
“文质斌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文质”和“斌斌”两个词组成。其中,“文质”指的是文雅的举止和品质,“斌斌”则形容文雅而有光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举止文雅,既有内在的修养,又有外在的风采。
在文学作品中,“文质斌斌”常用来形容文人或士人的风度,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君子或才子。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文化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人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外在表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文质斌斌”更强调内外兼修,而“温文尔雅”和“彬彬有礼”更侧重于外在的礼貌和文雅。
“文质斌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化,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评价一个人文化素养和风度的标准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文质斌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君子风范的追求,即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举止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对于塑造理想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体、有教养的人,或者在评价一本书的作者时,如果作者的文笔和举止都很优雅,我也会使用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质斌斌如春风,举止间显儒雅风。”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画像,他们穿着典雅的服饰,手持书卷,面带微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古琴的悠扬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ntlemanly”或“cultured”,它们也强调了人的文雅和教养,但可能不如“文质斌斌”那样同时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
“文质斌斌”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赞美,也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怀珍宗族文质斌斌,自宋至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
3.
【斌】
文质兼备的。 同: 彬
【引证】
《玉篇》-斌,文质貌。亦作彬。
4.
【斌】
文质兼备的。 同: 彬
【引证】
《玉篇》-斌,文质貌。亦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