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3:26
词汇“灾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灾”指的是自然灾害或不幸**,“屯”在古代汉语中可以指聚集、囤积或驻扎。因此,“灾屯”可能指的是因灾害而聚集的人群或物资,或者是指灾害发生地的驻扎点。
“灾屯”可能指的是:
在古代文献或方言中,“灾屯”可能用于描述灾害发生后的紧急状态,如《清史稿》中可能有关于灾害管理和救援的记载。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方言研究中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灾民聚集地、救援中心 反义词:安全区、避难所(这些词汇更多强调安全和保护,而非灾害的聚集)
“灾屯”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屯”有关,最初可能指军事上的驻扎,后来扩展到灾害管理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灾害管理一直是政府和民间关注的重点。因此,“灾屯”这个词汇可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灾害应对的组织和策略。
提到“灾屯”,可能会联想到灾难、困难和团结。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灾害中人们互助和政府救援的记忆,带来一种复杂的社会情感。
由于“灾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但在参与灾害救援或了解相关历史**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灾屯”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在逆境中的团结和希望。例如,在诗歌中描述一个灾屯,可以强调人们在困难中的相互支持和未来的重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灾屯的场景,人们忙碌地搬运物资,搭建临时住所。听觉上,可能会有人们的交谈声、救援车辆的引擎声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灾害管理概念和词汇(如“relief camp”)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灾屯”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组织和应对策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屯】
艰难;困顿。
【引证】
《说文》-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尾曲。一,地也。指事。 、 《易·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 、 《易·杂卦》-屯见而不失其居。 、 《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 唐·项斯《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
【组词】
屯穷、 屯邅、 屯蹇、 屯謇、 屯蹶
吝惜。
【引证】
《易·屯》-屯其膏。
【组词】
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