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24
灾祸(灾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灾难或不幸的,通常指那些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的或带来严重后果的。它强调了**的负面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灾祸”常用来描述悲剧性的情节,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读者的情感投入。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个人或社区遭遇的不幸**。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灾害管理等,这个词可能特指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
同义词中,“灾难”强调**的严重性和破坏性,“不幸”则更多指运气不好或不顺利的情况。反义词中,“福祉”和“幸运”分别从积极的结果和好的运气角度与“灾祸”形成对比。
“灾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灾”字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意指自然灾害。“祸”字则更多与人为的错误或不幸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现代汉语中表示不幸**的词汇。
在**文化中,灾祸常被视为天意的体现,有时也与个人的行为或道德缺失相联系。在社会层面,灾祸的管理和应对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提到“灾祸”,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悲伤、恐惧和无助。这个词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自然力量的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灾祸可能是一次突发的疾病、一场意外事故或家庭的不幸。这些经历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也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灾祸”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暴风雨中的灾祸,如同命运的无情鞭笞”。
视觉上,灾祸可能让人联想到破败的房屋、淹没的街道或烧毁的森林。听觉上,可能是警报声、哭泣声或沉默。
在英语中,“disaster”一词与“灾祸”相对应,但在西方文化中,灾祸更多被视为自然现象或偶然**,较少与道德判断相联系。
“灾祸”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不幸的,还反映了人类对这些的情感反应和应对策略。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