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43
词汇“焚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焚”和“盥”。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焚盥”进行分析:
由于“焚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特定的语境。在古代文献中,“焚”和“盥”可能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如“焚香”、“盥洗”等。
由于“焚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是分别使用“焚”和“盥”的例句:
在古代*,“焚”常用于祭祀活动中,表示对神灵的尊敬;“盥”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惯,体现了古人对清洁的重视。
由于“焚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焚”和“盥”结合,创造出新的意境,例如:“在晨曦中,他焚香盥洗,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焚盥”的词汇,但“焚”和“盥”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焚盥”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在学*汉语时,了解这些不太常见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背景。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盥】
(会意。小篆字形,从臼(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本义:洗手)。
同本义。
【引证】
《说水》-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 、 《左传·僖公十九年》-宣子盥而抚之。 、 《易·上观》-盥而不荐。 、 《礼记·内则》-咸盥漱。 、 《论衡·讥日》-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组词】
盥手、 盥沐、 盥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