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7:5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7:50:26
犀鋭(xī ru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犀牛的角,因其坚硬且尖锐而得名。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性格、行为等具有尖锐、锋利、敏锐的特性。
在文学中,犀鋭常用来形容武器或工具的锋利,如“犀鋭的剑”。在口语中,它可以形容人的思维敏捷或言辞尖锐,如“他的批评总是犀鋭而中肯”。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犀鋭可以形容战术或动作的精准和有效。
犀鋭一词源自古代对犀牛角的描述,因其坚硬且尖锐的特性而被用来形容其他具有类似特质的物体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上的尖锐,也包括思维和言辞上的敏锐。
在文化中,犀牛角因其珍贵和稀有而被视为吉祥之物,犀鋭**一词也因此带有一定的正面寓意,常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能力。
犀鋭一词给人以强烈、直接的印象,常与力量、敏锐和精准联系在一起。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敬畏或赞赏的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犀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思维敏捷、言辞犀利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工具或武器的锋利程度。
在诗歌中,犀鋭可以用来形容月光的清冷和锐利:
月光如犀鋭,划破夜的宁静, 星辰闪烁,见证着时间的锋利。
犀鋭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锋利的刀刃、尖锐的角或快速的动作。在视觉上,它可能与金属的光泽和锐利的边缘相关;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切割或摩擦的尖锐声音相关。
在英语中,犀鋭可以对应为“sharp”或“keen”,这两个词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既可以形容物体的锋利,也可以形容人的敏锐和尖锐。
犀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形容物理上的尖锐,也形容思维和言辞上的敏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犀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各种尖锐和敏锐的特性。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