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13
“丛聚”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事物聚集成丛或簇,通常用来描述植物、动物或人等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状态。在汉语中,它强调的是一种密集和集中的状态。
“丛聚”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能与“丛”字的原始意义有关,即指植物丛生的地方。随着语言的发展,“丛聚”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密集聚集状态。
在**的传统文化中,“丛聚”可能与自然景观的描绘有关,如山水画中常常描绘丛聚的树木和花草,以此来表现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丛聚”一词给人以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联想,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社会活动中人群聚集的积极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户外徒步中看到丛聚的野花,那种自然的美景让我感到非常愉悦和放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丛聚”:
春风拂过,丛聚的花朵轻轻摇曳, 如同彩色的波浪,在阳光下闪耀。
想象一片丛聚的竹林,风吹过时,竹叶沙沙作响,这种声音和景象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英语中,“丛聚”可以对应为“cluster”或“congregation”,它们在描述事物聚集的状态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丛聚”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的聚集状态,还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和社会活动的积极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