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53
“斗升之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斗和升来量水”,比喻数量极少或微不足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非常低,或者所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在文学作品中,“斗升之水”常用于比喻性的表达,强调某事物的微小或不重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提供的帮助或贡献非常小。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资源的稀缺性或分配的不均。
“斗升之水”源自古代的度量衡单位“斗”和“升”,两者都是用来量米的容器,后来被引申为量水的工具,进而比喻极小的数量或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强调了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小规模的援助或努力往往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帮助也是微不足道的,无法改变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或贡献对解决某个问题作用甚微时,可能会用“斗升之水”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斗升之水难解渴,杯水车薪难救火。”
想象一个小容器中的水滴声,这种声音可能让人联想到“斗升之水”的微小和无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rop in the ocean”,意指某事物在整体中微不足道。
“斗升之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比喻,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的微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在《庄子》中运用寓言故事,他在《外物》篇中讲到:庄周在旅行途中听到有声音叫他,他在车辙中发现一条鲋鱼,鲋鱼即将缺水请求帮助,庄周准备取一杯水救它,鲋鱼说他是东海的波臣,哪里是这斗升之水能够生活下去的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升】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 《小尔雅》-两匊谓之升。 、 《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