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7:55
启奏: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开始陈述”或“向上级报告”。在古代,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臣子向报告事务或提出建议的行为。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启奏常用于描述朝臣向进言的场景。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剧或古装剧中,演员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营造古代氛围。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古代政治学的研究中,启奏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描述古代的政治沟通方式。
同义词:进言、上奏、陈情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启奏由两个汉字组成,“启”意为开始或启动,“奏”意为陈述或报告。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
文化背景:在古代,启奏是一种正式的政治沟通方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社会影响:启奏的行为和过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决策机制和君臣关系。
情感反应:启奏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中的朝堂场景,或者是历史书籍中描述的古代政治活动。
经历或故事:在观看历史剧时,我曾注意到演员使用启奏这个词来表达臣子向报告的情景,这让我对古代的政治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金殿之上,启奏声起,
朝臣跪拜,言辞恳切。
帝王倾听,决策天下,
历史长河,一幕幕重现。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朝堂的画面,大臣们穿着官服,跪拜在地,向坐在龙椅上的启奏。 听觉联想**:可以想象古代朝堂上的庄严音乐,伴随着大臣启奏的声音。
跨文化比较: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ddress the king”或“petition”,但这些词汇没有启奏所特有的正式和庄重的意味。
总结:启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政治行为,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结构和礼仪规范。 反思*: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
2.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