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48
印泥:印泥是一种用于盖章的粘稠物质,通常由朱砂、油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制成,颜色多为红色或紫色。它用于在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留下清晰的印记,常见于公文、书画、信件等正式文件上。
印泥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印”(盖章)和“泥”(粘稠物质)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印泥多用于官方文件和书画作品上,以确保文件的正式性和不可篡改性。
在**文化中,印泥与权威和正式性紧密相关。在古代,印泥的使用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在现代,虽然电子签名逐渐普及,但印泥在某些正式场合仍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印泥给人以正式、权威和历史感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文书工作,或是书画作品上的艺术印记。
在处理法律文件或艺术品的鉴定时,印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签署重要合同时,使用印泥盖章可以增加文件的正式性和可信度。
在诗歌中,印泥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痕迹或历史的印记:
岁月如印泥, 深深刻下, 时光的痕迹。
印泥的红色或紫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印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书或书画作品。在听觉上,提及印泥可能会让人想到盖章时的“啪嗒”声。
在不同文化中,印泥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类似的使用印泥的*惯,但不如在**文化中那样深入人心。
印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盖章的物质,还承载了文化、历史和正式性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印泥的这些层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一词汇。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