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2:54
扛长活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字面意思是“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指在农村为地主或富农长期打工的劳工。这个词汇反映了旧社会中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劳动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扛长活”常用来描绘农民的苦难生活,如在鲁迅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描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长时间从事辛苦的工作。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农村劳动力的状况。
同义词:打工、劳作、苦力 反义词:休息、闲暇、享乐
“扛长活”这个词汇源自**农村的实际生活,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长时间为地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学作品中仍能看到其痕迹。
在的封建社会中,“扛长活”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苦难。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使用较少,但它仍然是理解农村历史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词汇。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辛苦、劳累和生活的艰难。它唤起了对过去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扛长活”的情况,但通过阅读和学*,我更加理解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扛长活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每一滴汗水,都是对生活的歌唱。”
想象一个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汗水顺着额头滴落,背景音乐是沉重而节奏缓慢的劳动号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扛长活”的艰辛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day laborer”(日工)或“field worker”(田间工人),但这些词汇没有“扛长活”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扛长活”这个词汇不仅是描述一种劳动状态,更是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动的意义和社会的变迁,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扛】
(形声。从手,工声。(gāng)本义:两手对举以托重物)。
用肩部携带。
【引证】
《广东军务记》-役使扛炮。
【组词】
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扛荷、 扛抬、 扛枪;扛锄头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