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0:52
“扛大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承担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比喻在某个集体或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承担主要责任或关键任务。
在文学作品中,“扛大梁”常用来形容主角或关键人物的作用,如“在这部小说中,他扛大梁,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如“在这个项目中,他扛大梁,没有他我们很难完成任务。”在专业领域,如建筑行业,“扛大梁”可能更直接地指承担结构支撑的主要部分。
同义词:挑大梁、担纲、领衔、主力 反义词:配角、辅助、次要
这些同义词在强调承担重要角色或责任方面相似,但“扛大梁”更侧重于实际的、具体的责任承担。反义词则指在任务或项目中扮演次要或辅助角色。
“扛大梁”源自建筑行业,原指在建筑中承担主要支撑作用的横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引申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日常语境中,用以形容在任何集体或项目中承担关键角色的人。
在**文化中,“扛大梁”强调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和尊重的品质。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社会背景下,能够“扛大梁”的人往往被视为团队的核心和领导者。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可靠和重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重任的英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项目或工作任务中,遇到需要“扛大梁”的情况,这种经历往往伴随着压力和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舞台上,他扛大梁,风雨无阻,书写着不凡的篇章。”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建筑中的大梁,稳固而坚实。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领导者在会议上的坚定发言,充满力量和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rry the weight”或“bear the burden”,虽然意思相近,但“扛大梁”更具有**特色和文化内涵。
“扛大梁”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在集体或项目中的关键角色,也体现了责任感和领导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1.
【扛】
(形声。从手,工声。(gāng)本义:两手对举以托重物)。
用肩部携带。
【引证】
《广东军务记》-役使扛炮。
【组词】
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扛荷、 扛抬、 扛枪;扛锄头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