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3:25
“恶俗”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低俗、庸俗、缺乏品味或道德标准的行为、事物或风格。它强调的是一种对社会普遍接受的审美和道德标准的违背。
“恶俗”一词源于汉语,由“恶”和“俗”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恶”指不好的、邪恶的,“俗”指习俗、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恶俗”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违背社会审美和道德标准的事物。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恶俗”的定义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某些行为或事物可能被认为是恶俗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接受或甚至推崇。
“恶俗”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低级、粗俗和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厌恶和反感,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恶俗的广告或行为,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审美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恶俗的尘世中,我寻找一丝纯净的光芒。”
“恶俗”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过度夸张、色彩艳丽的广告画面,或是一些刺耳、低俗的音乐。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恶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那些低俗、庸俗的事物。
“恶俗”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判那些违背社会审美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和事物。通过深入理解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