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5:4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5:41:25
“悯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对贫困者的同情和怜悯。它强调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关怀和对贫困者困境的理解与同情。
在文学作品中,“悯贫”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如杜甫的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相关的情感和行为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体现。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慈善工作中,“悯贫”可能被更具体地定义为一种社会行动或政策。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深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了缺乏同情和关怀的态度。
“悯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悯”字意为怜悯,“贫”字意为贫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具体的词汇如“扶贫”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悯贫”是一种受到推崇的道德品质,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大同”理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与扶贫工作和慈善事业紧密相关。
“悯贫”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私帮助他人的人,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善良和正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些慈善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获得教育资源。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悯贫”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悯贫”:
在贫瘠的土地上,
悯贫的心如春雨滋润,
每一滴都是希望的种子,
在爱的阳光下,
生根发芽,绽放生命的花朵。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慈善家在贫困地区分发食物和衣物,孩子们的笑脸和感激的眼神。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在英语中,“悯贫”可以对应为“compassion for the poor”或“pity for the needy”。不同文化中对贫困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情和帮助贫困者的基本理念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悯贫”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同情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追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将这种同情和关怀融入到我的言行中。
1.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
2.
【贫】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贫,财分少也。 、 《庄子·让王》-无财谓之贫。 、 《说苑·杂言》-贫者,士之常也。 、 《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分贫振穷。 、 《论语》-贫而无谄。 、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楚人贫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组词】
贫难、 贫胎、 贫窭、 贫贱之交、 贫户、 贫交、 贫巷、 贫病、 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