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2:27
“悱恻缠绵”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悱恻”和“缠绵”两个词组成。其中,“悱恻”形容内心痛苦、难以言表的情感,“缠绵”则指情感或思绪连绵不断、持久不散。结合起来,“悱恻缠绵”形容情感深沉、复杂,既痛苦又难以割舍,常用来描述爱情、友情或亲情中的深切情感。
“悱恻”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缠绵”则见于《诗经·小雅·车舝》。这两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后来结合成“悱恻缠绵”这一成语,用以形容深沉复杂的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深沉,“悱恻缠绵”这一成语正是这种文化特点的体现。它强调情感的内在深度和持久性,与西方文化中更直接的情感表达形成对比。
这个词汇给人以深沉、复杂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难以言表的内心痛苦和持久不散的思念。它唤起人们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那些难以忘怀的情感经历,如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或对远方的爱人的眷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悱恻缠绵,是思念的旋律,在夜空中回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月光下恋人相拥的画面,音乐则可以选择一些抒情、慢节奏的旋律,如钢琴曲《月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ly emotional and enduring”,但缺乏“悱恻缠绵”这一成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悱恻缠绵”这一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持久性,是*文化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我记得,我心灵里清纯洁白一点爱性,已经经过~的一番锻炼。
1.
【悱】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引证】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组词】
悱悱、 悱发
2.
【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恻,痛也。 、 《广雅》-恻,悲也。 、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 《汉书·淮南宪王钦传》-朕恻焉不忍闻。 、 《汉书·鲍宣传》-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
【组词】
凄恻、 恻痛
3.
【缠】
(形声。从糸,廛(chán)声。本义:围绕,缠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缠,绕也。 、 《淮南子·道应》-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 、 《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动胃缠缘。 、 刘禹锡《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
【组词】
缠裹
4.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