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36:41
“燎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野外放火”,通常指的是大面积的、有目的性的放火行为,如为了清理土地、驱赶野生动物或进行军事行动等。基本含义涉及到火的广泛使用和其带来的后果。
在文学中,“燎野”可能被用来象征破坏、重生或变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群或地区,可能会用来描述实际的放火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军事,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应用。
同义词“焚林”和“烧荒”都涉及到放火的行为,但“焚林”更侧重于森林的破坏,而“烧荒”则更多用于农业上的土地清理。反义词“植树”和“绿化”则代表了与破坏相对的建设和保护。
“燎野”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火的利用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有目的的野外放火行为。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汇可能受到了农业实践和军事策略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中,燎野可能与季节性的农业活动相关,如在某些地区的传统中,春季燎野是为了清理土地并为新一年的种植做准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讨论相关。
“燎野”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破坏性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这种词汇的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遇到“燎野”的情况,但通过新闻或纪录片了解过相关的环境问题,如森林火灾的管理和预防。
在诗歌中,可以将“燎野”用作一种象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燎野之后,新绿如海”。
视觉上,“燎野”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上燃烧的火焰,听觉上则可能是火焰的噼啪声和风的呼啸。
在不同文化中,“燎野”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burning of fields”或“slash and burn”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燎野”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可能不是一个高频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复杂视角。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管理的相关议题。
1.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