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39:52
山路:指连接山地之间或山地与平地之间的道路,通常因地形崎岖而显得曲折难行。
“山路”一词由“山”和“路”两个字组成,其中“山”指自然形成的高地,“路”指人或动物行走的通道。在古代汉语中,“山路”一词就已经存在,用以描述山区的交通路线。
在**文化中,山路常常与隐逸、修行和自然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许多古代诗人和文人墨客都有描写山路的诗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路给人以挑战和探险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带来孤独和宁静的体验。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历史的沉淀和个人的成长。
个人经历中,山路可能是一次难忘的徒步旅行,或是与朋友共同克服困难的回忆。例如,“那次我们一起走过的山路,至今仍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快乐。”
在诗歌中,山路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山路蜿蜒入云端, 心随脚步逐梦远。 石阶苔滑不觉险, 只为那片天边蓝。
在英语中,“山路”可以翻译为“mountain path”或“mountain trail”,在不同的文化中,山路都承载着类似的自然探索和精神追求的意义。
通过对“山路”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山路都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联想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